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> 2004年第5期
编号:10444543
头孢噻肟不良反应74例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2004年第5期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探讨头孢噻肟药物ADRs的发生规律,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头孢噻肟。方法 对1994~2002年国内34种文献报道的74例头孢噻肟的ADRs进行分析。结果 74例中出现皮疹25例,休克31例,迟发反应41例,速发反应33例。结论 应加强头孢噻肟药物的检测,减少ADRs的发生。

    关键词 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

    【文献标识码】 B 【文章编号】 1606-8106(2004)05-0454-05

    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,其不良反应(ADRs)也相继表现出来,为使大家引起高度重视,现将近年来头孢噻肟ADRs进行综合汇总分析,以供临床用药参考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资料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的数据库,对1994~2002年间国内各种期刊发行(1227种期刊中,有关头孢噻肟报道207篇,其中34种)有头孢噻肟ADRs报道。有关头孢噻肟的ADRs临床资料,按照我国卫生部药物ADRs监察中心制定的药物ADRs判断标准,对临床资料进行了核查,均符合要求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一般情况 其中34种中文医学期刊曾有头孢噻肟报道引起ADRs74例,男38例,占51.35%,女29例,占39.19%,无性别记载7例,占9.46%。年龄最小的30min,最大的76岁。发生ADRs后抢救无效死亡2例。

    2.2 74例头孢噻肟ADRs原发病例所占比例 见表1。

    2.3 74例头孢噻肟ADRs临床表现及分类统计 见表2。

    2.4 头孢噻肟出现皮疹25例统计 见表3。其中包括其它过敏反应中所出现的皮疹。头孢噻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占全部ADRs的33.78%。迟发反应可达第9天出现皮疹。另外,从表中还可看出皮疹多距首次用药当天出现皮疹有12例,占出现皮疹的48.00%,皮疹以全身皮肤瘙痒及红色斑丘疹居多,少数在面部。且发现多数皮疹出现时间与当日用药的间隔时间有关,时间愈短其消退的时间亦愈快。其中21例为12h以内自行消失,占84.00%,只有4例在24~48h后消失,占16.00%。有20例是儿童,占80.00%,可见儿童出现皮疹比例较高,可能与免疫有关。成人5例,占20.00%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.5 31例过敏性休克统计 见表4。过敏性休克占全部头孢噻肟ADEs的41.89%。因抢救无效死亡2例,占2.70%。其中青霉素皮试阴性14例,占45.16%,青霉素阳性3例,占9.68%,头孢菌素阴性6例,占19.35%,无过敏性皮试记载11例,占35.48%。首次用药出现过敏性休克21例,占67.74%,2~8天出现过敏性休克10例,占32.26%。可见虽然应用头孢噻肟达8天仍可出现休克反应。抗休克治疗症状消失最短30min,最长72h,平均12.33h,无记载过敏症状消失时间6例,男17例,占54.84%,女14例,占45.16%;儿童10例,占32.26%,成人21例,占67.74%。

    表1 74例头孢噻肟ADRs原发病例统计略

    表2 74例头孢噻肟ADRs临床表现及分类统计略

    2.6 74例ADRs出现的时间 速发型ADRs这里指首次用药1h以内出现反应。33例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,占ADRs的44.59%,10min之内出现反应27例,占速发型过敏反应的81.82%。其中过敏性休克21例,占速发过敏反应的63.64%。有1例最短用药时间为1min,至呼吸暂停。迟发过敏反应41例,占55.41%,最长时间为9年后发生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3.1 头孢噻肟的药热反应 头孢噻肟药热通常出现在过敏反应以后,多为弛张热或稽留热,常同时出现皮疹、嗜酸性细胞增多。而本组其中有3例均不伴皮疹,有1例9天后出现体温升高,并且已停用2天头孢噻肟。一般而言,在抗生素疗程对病情已改善,体温下降或已降至正常后再度升高,原有感染以控制,无新的感染或二重感染,白细胞总数不高,又出现发热。尤其是患病发热虽高,但一般中毒现象并不明显,更应考虑药物热引起。药物热出现亦可短至1h,最长可达25天,通常出现在6~10天后。

    3.2 头孢噻肟的交叉过敏反应 因为头孢菌素与青霉素有共同的化学结构β-内酰胺环,两者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,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都能形成高分子过敏性聚合物,各种头孢菌素与蛋白共价结合或本身聚合时,所形成的最终产物是以各异的R1侧链为主的衍生物,实验证明:R1侧链在头孢菌素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,只要各个头孢菌素之间或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之间的R1侧链结构不同,则它们之间就不太可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;只有当R1侧链结构相同或相似时,才有可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。本组5例青霉素阳性而头孢噻肟阴性,1例两种药都是阴性,但仍出现过敏性休克。文献报道头孢菌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,约为青霉素的1/4,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%~30%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,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 [1] 。因此青霉素与头孢噻肟有不完全交叉过敏性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3.3 头孢噻肟所致休克 本组头孢噻肟所致休克高达41.89%,居ADRs之首,病死率2.70%,男性高于女性,成人高于儿童。然而头孢噻肟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。因此,用药前应常规询问用药史、药物过敏史、变态反应性疾病史。对于有过敏史者,尤其是对多种抗菌药物过敏患者,应用头孢噻肟时应十分慎重。本组1例患者已经用药4天,但当日用药结束却造成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。另1例在使用过程中更换批号出现过敏性休克。还有1例用药第8天出现过敏性休克。所以不能认为首次应用头孢噻肟不过敏而放松警惕。临床输液中由于个体差异,患者对内毒素的量均有一个耐受范围,即细菌内毒素的耐受(过敏性)阈值,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。绝大多数患者应用很安全,而极个别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敏感,因个体差异的存在发生过敏性休克。故这里强调用药后至少观察30min才可放行。

    3.4 注意头孢噻肟的合理应用 头孢噻肟是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,具有广谱、抗菌作用强等特点。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。主要与细菌细胞膜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,而妨碍细菌的细胞壁粘肽的合成,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缺损,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,这一发生过程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,因此本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药。头孢噻肟ADRs涉及范围比较广泛,其副作用较低主要为:白细胞下降、肝功能异常、胃肠道反应、头痛、麻木、过敏反应、粘膜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表3 头孢噻肟出现皮疹25例统计略

    表4 31例过敏性休克统计略

    念珠菌病等。但74例过敏反应患者表现在不同器官及不同系统,有的是首次报道,如神经系统(癫痫大发作、低钾周期性麻痹);循环系统(高血压危象、皮疹、药物热);呼吸心脏系统(呼吸心脏骤停、急性呼吸衰竭);泌尿系统(血尿、夜尿减少);血液系统(肠出血);其它系统(喉头水肿)等不同器官及不同反应。如肠出血可能是头孢噻肟是第三代分子结构中含N-甲基硫四氮唑基团,它不仅抑制肠道正常菌 群,使维生素K的生成减少,还能与体内的维生素K作用,使之消耗增加,引起维生素缺乏,凝血酶原合成受阻导致出血。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由肾排泄,而造成肾脏损害如血尿、少尿、蛋白尿。在应用头孢噻肟时避免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,以防造成肾损害。头孢噻肟主要用于严重的革兰阴性菌,所以要正确掌握应用头孢噻肟的临床指征,不能滥用于一般的细菌感染或预防用药。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3.5 头孢噻肟出现ADRs处理原则 头孢噻肟含高分子过敏杂质,使用前需新鲜配制并在30~60min用完,以减少水解,这也是防止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。另外,青霉素皮试阳性以及对其它头孢菌素过敏,或曾发生其它药物过敏及过敏体质者,不能用青霉素或其它头孢菌素替代头孢噻肟做过敏皮试,用药前必须用头孢噻肟进行皮试。通常用300μg/mL的溶液作皮试,同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,观察方法和标准与青霉素相同,阴性者方能用药。发生过敏性休克可参照青霉素休克做同样处理。以上统计结果也显示,其中18例患者曾经用过青霉素或青霉素皮试阴性,但仍不同程度出现过敏反应。由于各国药典标准对注射剂中的细菌的检查标准为限量检查,这样在临床上就会出现不同厂家、或同一厂家,不同批号的药物可能出现ADRs,所以要提高警惕。

    3.6 应加强头孢噻肟药物的应用检测 即使头孢噻肟皮试阴性情况下,护理人员应熟悉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。首次用药开始应缓慢静脉注射,浓度不宜过高。通 过统计结果来看,33例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在10min以内共27例,占速发反应的81.82%,而且首次用头孢噻肟36例,占全部过敏反应的48.65%,所以首次用药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,要具备果断识别和应变能力,对于过敏休克必须就地抢救,切忌转院、转科而延误治疗。在医生未到场之前争分夺秒,采用相应的急救措施,做好急救准备,特别是休克病人,防止意外发生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近年来,头孢噻肟虽然ADRs发生率较低(约3%~5%),但由于广谱抗生素应用广泛,临床治疗用药时剂量往往较大,疗程较长。另外,各个厂家生产的头孢噻肟也日益增加,产品质量也有所不同,杂质含量各异,人们的机体受损机会逐渐增多,使其ADR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所以,虽然抗感染药有较大的进展,但广谱、高效、耐酶、低毒的抗感染药仍存在着耐药性,这有待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1 陈新谦,金有豫.新编药物学.第十四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0,53.

    作者单位:1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

    2 064300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中医院

    (编辑 秋实), http://www.100md.com